主辦:宜賓市農業科學院承辦:宜賓市農業科學院建設維護單位:四川安古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規劃設計:宜賓市農業科學院聯系電話:0831-6257217
宜賓市農業科學院 版權所有蜀ICP備14004109號網監備案號:51150002000721技術支持:安古信息
1.科學規劃夏玉米及周年雙高產糧油產業帶
從氣候變化、生產條件和技術支撐來看,我省夏玉米生產區應布局在龍泉山脈以東、洪雅—彭山—簡陽—中江—三臺—蒼溪為界以西以北的地區,以及返春較遲的盆周山區、高山高原區,該區域伏旱發生頻率在20%以下適合夏玉米生長發育,且多是小麥或油菜的優勢產區,可規劃建立周年雙高產糧油產業帶(以下簡稱雙高產)。嚴禁在伏旱發生頻率高、夏玉米生產災害多的川東、川南等適合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區域跨區發展夏玉米。通過近年調整育種目標和加大區域鑒選品種,目前適合大小春雙高產并宜機的夏玉米新品種有成單716、仲玉3號、中單901等,冬小麥新品種有川麥104、川麥78、川麥93等,冬油菜新品種有川油早3、4號。
2.分類推廣機械化生產模式,加快制定“五良”集成技術手冊
依托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四川農業大學牽頭研發的“西南丘陵山地夏玉米—冬油菜豐產高效技術”及相關科技成果,根據區域生產條件和規模經營需求,分類推廣以“輕(小)型農機+宜機耐旱品種+淺旋機播+秸稈覆蓋+適時收獲”為關鍵的小臺地機械化生產模式、以“中(小)型農機+宜機耐密品種+適墑機播+秸稈粉碎混耙還田+適時粒收”為關鍵的緩坡地機械化生產模式、以“中型農機+宜機高產品種+旋耕機播+秸稈粉碎覆蓋還田+機械晚收”為關鍵的平壩地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充分發揮“省—市(州)—縣—鄉”四級農技體系作用,及時調查跟蹤小麥、油菜生育進程,制定夏玉米良種、良法、良壤、良制配良機的“五良”集成技術手冊,推動夏玉米豐產高效技術成果入戶到田。
3.加快雙高產科技示范基地建設,促進技術成果推廣應用
雙高產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應與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緊密結合。整合項目資金,高標準、高起點建設宜機農田,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重點開展區域適宜的新品種鑒選與展示、新技術集成與中試熟化、新機具選型與適應性示范,以及“五良”集成技術應用效果評價等;探索建立技術服務推廣新模式,充分發揮“科技服務團”“科技特派員”等技術服務組織作用,完善現有技術推廣體系,切實打通“最后一公里”,保障科技成果不折不扣地轉化應用。
4.加強科技攻關,持續增強夏玉米優質豐產能力
目前早熟優質高產抗逆夏玉米、冬小麥和油菜新品種、智能化小型小眾農業機械、固碳減排土壤耕作、生態抗逆栽培等關鍵核心技術仍是提高夏玉米產量、實現大小春周年雙高產的“短板”,建議圍繞旱地“機械化、優質化、綠色化、智能化、高效化”,整合省內外科技力量,聚集政產學研用資源,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加快構建夏玉米及周年雙高產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術體系與模式,促進土地利用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等多目標全面實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