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宜賓市農業科學院承辦:宜賓市農業科學院建設維護單位:四川安古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規劃設計:宜賓市農業科學院聯系電話:0831-6257217
宜賓市農業科學院 版權所有蜀ICP備14004109號網監備案號:51150002000721技術支持:安古信息
由川南分院(宜賓市農業科學院)承擔的四川省農業科學院2022年度科技成果中試熟化與示范轉化項目—“富硒水稻-川澤瀉”輪作示范推廣在翠屏區進行了綜合技術集成與示范,現正值澤瀉收獲期。2月15日,宜賓市經濟作物產業發展中心組織專家在翠屏區白花鎮集中村開展示范區澤瀉現場測產會。四川省農科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張雄,科技合作處處長雷曉葵、李洪浩博士蒞臨現場指導工作;宜賓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廖運碩,宜賓市經濟作物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廖茜、副主任黃娟,宜賓市糧油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郭威、朱穆君;宜賓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黃楊、規劃與產業科科長張志斌、陳茹玉;翠屏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伍燕翔;白花鎮黨委書記顏天祥、副鎮長凌惠強等領導專家出席會議。
在現場測產會上,經專家組考察,隨機抽取了3個田塊各20m2進行了實收測產。結果顯示,核心示范區澤瀉塊莖縱切面平均長度為67.32mm,橫切面平均長度為57.70mm,平均產量(鮮重)為563.36kg/畝,折合干重約為169.01kg/畝,產值達3380.20元/畝。專家組一致認為:“富硒水稻-川澤瀉”輪作模式通過合理銜接茬口、適度密植、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控等綜合技術配套,推廣了稻藥輪作模式共計130余畝,雖然在2022年遭受了60年未遇的極端干旱,田間缺水導致澤瀉移栽推遲,對澤瀉產量的形成造成較大影響,但是仍然為提高當地農民收入起到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建議進一步加大該項目的示范推廣力度。
測產結束后,測產組召開了翠屏區稻藥輪作現場觀摩交流會。首先,測產專家組組長廖茜宣讀了測產結果。隨后,項目負責人川南分院副院長張德銀匯報了項目實施情況。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廖運碩對利用冬閑田實行稻藥輪作發揮保障糧食安全、助農增收作用給予了肯定。
最后,張雄副院長在充分肯定我院項目實施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強調,一要繼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中央一號文件部署,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加快推進農業強省、農業強市建設;二要認真總結凝練稻藥輪作技術,盡早謀劃做好2023年工作,加強防災減災技術研發和儲備,積極應對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補齊工作短板,繼續發揮科技成果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耕地保護、助農持續增收等方面的作用;三要加強稻藥輪作模式的示范推廣和裝備研發,向規模和效率要效益,依托紅色資源走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推行“三產融合模式”促進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實現稻藥輪作模式效益最大化,切實以產業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