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宜賓市農業科學院承辦:宜賓市農業科學院建設維護單位:四川安古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規劃設計:宜賓市農業科學院聯系電話:0831-6257217
宜賓市農業科學院 版權所有蜀ICP備14004109號網監備案號:51150002000721技術支持:安古信息
【綜合動態】
10月16日,市農科院黨委在院本部組織黨員干部集中收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全體黨員干部收看大會直播后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高屋建瓴、內函豐富、凝聚人心、催人奮進,為我們開啟了新征程、指明了方向,讓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奮,更增強了堅持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決心。并紛紛表示要帶頭迅速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和宣傳貫徹工作,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認真領會報告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切實將思想和行動迅速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立足自身工作實際,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自信自強、勇毅前行,牢牢把握新發展機遇,進一步發揮自身人才、技術、平臺等優勢,擼起袖子加油干、踔厲奮發向未來,為推動全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凝聚奮進力量、展現更大擔當,奮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再上新臺階。
2022年12月6日,六屆市委第二輪第一巡察組巡察市農科院黨委工作動員會召開。市委第一巡察組組長龍中山同志指出:巡視巡察是黨章賦予的重要職責,是加強黨內監督的戰略性制度安排。市委第一巡察組將根據巡視工作條例、市縣巡察工作辦法規定和市委部署,緊扣“三個聚焦”監督重點,圍繞市委賦予的職責使命,緊盯領導班子和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開展政治監督。市農科院黨委要正確認識市委巡察的重要意義,以鮮明的政治態度、高度的政治自覺,強化責任擔當,全力配合巡察,確保此次巡察工作取得實效。巡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巡察辦常務副主任王曉勇同志強調“巡視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從嚴治黨、維護黨紀的重要手段,是加強黨內監督的重要形式”。市農科院黨委要高度重視,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以更高的站位、更強的覺悟、更準的定位、更實的舉措,堅決貫徹落實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以嚴格的政治體檢凈化政治生態,以優良的作風完成本次巡察任務。市委副秘書長周清嵐同志對市農科院配合巡察提了四點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思想上高度重視,態度上認真對待,行動上堅決服從,確保巡察工作有力有序開展;二要積極主動配合,擺正位置,端正態度,認真組織,周密安排,嚴肅工作紀律,堅決支持配合完成好巡察工作;三要扎實開展整改,認真虛心聽取巡察組的意見建議,深度查找自身問題,全面做好剖析整改,找準癥結并整改到位;四要服務中心大局。要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找準角色定位和職責使命,在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確保種子安全和糧食安全等方面必須大有所為。院黨委書記張英同志進行了表態性發言:此次市委第一巡察組對農科院黨委開展巡察,是對市農科院黨委及領導班子的一次“政治體檢”,也是對市農科院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的一次全面體檢。市農科院一定從講政治、顧大局、負責任的高度,充分認識市委對市農科院黨委開展巡察的重大意義,旗幟鮮明無條件地接受監督,做到不隱瞞、不拒絕、不設阻,虛心聽取意見,照單認領問題,認真研究梳理,深入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好臺賬,明確好責任,落實好整改任務,切實把巡察反饋問題的整改落實轉化為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勁動力,為助力宜賓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和現代農業強市建設展現更大擔當,實現更大作為。
【領導關懷】
10月10日上午,市委副書記曾令舉率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相關部門到市農科院調研指導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曾令舉副書記一行先后實地調研了成果展示廳和實驗室,并召開了座談會。
曾令舉副書記肯定了農科院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和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并強調:市農科院要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來宜視察重要指示精神,特別是落實好習總書記來川來宜視察時提出的“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等指示,做端牢中國飯碗的先行者,發揮“種業芯片”作用,堅決捍衛國家糧食安全;做農業科技創新的排頭兵,立足我市現代農業“1+5+2”產業發展,以科研項目為抓手,規劃好學科布局并確定主攻方向;做科技服務“三農”的主力軍,主動作為,體現責任和使命擔當。
【科技服務】
由我院畜牧水產研究所執筆編制的《宜賓早蝦(克氏原螯蝦)稻田養殖技術指南(試行)》順利通過專家評審。該《指南》結合了我市氣候、稻蝦養殖習慣等特點,在傳統稻蝦綜合種養技術基礎上,對稻蝦生產條件、生產組織、生產管理等方面進行創新,優化稻蝦生態鏈,形成出蝦早、品質優、效益高的生產技術指南。
為解決珙縣底硐鎮桑樹品種比較園桑樹澆水和施肥長期依靠人力,費時費工費水的問題,農業裝備研究所科研人員為珙縣智溢繭絲綢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制訂了水肥一體化灌溉方案,采用一泵多閥,將不同高程和遠近進行分區域控制,通過調節各區域壓力和供水量來實現水肥灌溉自動化。該項目經過通水試壓,取得圓滿成功,從而實現了節肥節水,省工省時,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標志著我院設施農業開發應用邁出了新的步伐。
【科研成果】
2022年9月29日我院參與的(排名第三)科研項目《抗病優質超級稻品種宜香優2115的選育及推廣應用》獲得2019—2021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
2022年12月13日我院主持的科研項目《優質香型超級雜交稻宜香4245的選育與應用》獲得2022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已公示結束)。
雜交玉米新品種宜單15于2022年12月通過國家審定(國審玉20220500)。該品種是我院玉米研究所以自育自交系Y17-2”為母本、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引進自交系“Y9614”為父本選育而成。該品種豐產性突出,穩產性好,熟期適中,果穗均勻整齊,結實性好,外觀商品性較好,品質優良,適應性廣。適宜在四川省、重慶市、湖南省、陜西省南部、湖北省西部等海波800米及以下的丘陵、平壩、低山地區;貴州省貴陽市、黔南州、黔東南州、銅仁市、遵義市等海波1100米以下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賀州市、柳州市種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