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宜賓市農業科學院承辦:宜賓市農業科學院建設維護單位:四川安古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規劃設計:宜賓市農業科學院聯系電話:0831-6257217
宜賓市農業科學院 版權所有蜀ICP備14004109號網監備案號:51150002000721技術支持:安古信息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宜賓市農業科學院聚焦川南地區冬閑田,結合生產實際,強化科技支撐,開展了“水稻-羊肚菌”輪作模式技術集成示范,為糧經復合種植模式提供了新方向。
2024年2月4日,宜賓市農業科學院邀請市經濟作物產業發展中心、市糧油產業發展中心、市蠶桑產業發展中心以及長寧縣農業農村局等單位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在宜賓市農業科學院大觀科研基地開展“水稻-羊肚菌”輪作模式羊肚菌現場測產會,對羊肚菌進行現場測產驗收。專家組隨機選取5個采樣點進行現場取樣和測量,平均折合羊肚菌產量371 kg/畝。本次技術集成示范,采用多孢分離制種技術,配套高產栽培技術和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通過“水稻-羊肚菌”輪作模式讓每畝冬閑田增加產值上萬元,實現“一田雙收”。
通過現場查看和實地采收測量,專家組一致表示:“水稻-羊肚菌”輪作是一種周期短、效益好的糧經復合種植模式,對保障糧食安全,提高種糧經濟效益,促進綠色循環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和應用前景。宜賓市農業科學院“水稻-羊肚菌”輪作種植的羊肚菌產量達到了川南領先水平,建議加強對農戶的技術指導,因地制宜,在適宜區域加大推廣示范。
宜賓市農業科學院蠶桑和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長王一表示:宜賓市農業科學院針對川南地區早春氣溫升溫較快的特點引進篩選出適宜川南低海拔地區種植的七妹羊肚菌,具有產量高和較耐高溫的能力。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川南地區不同區域地理氣候特點,加強技術研發和優化,加快推進羊肚菌馴化和新品種選育工作,加大“水稻-羊肚菌”輪作模式在川南地區的集成示范,推進科技創新和降本增效。同時,以科技服務為牽引,強化對種植戶的技術指導,增強農民積極性,賦能產業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